news
作者:張怡曼 陳奕帆 李亞楠
發布時間:2023年10月22日 11:38
10月19日下午,由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新聞與傳媒學院聯合主辦的研究生“治學·修身”學術論壇在長清湖校區圖書館報告廳順利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擔任主講人,學院教師代表及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論壇。本次論壇由學院副院長張新英主持。
張新英對董晨宇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就董晨宇的學術成果與研究方向作簡要介紹。她指出,董晨宇授課方式生動有趣,緊密跟蹤學術熱點,對同學們具有較大啟發價值。
董晨宇以“從美顏濾鏡到算法流言:理解平臺工作的方法”為主題,圍繞“主播如何使用美顏工具、運營如何闡釋算法規則、網紅如何展現本真”三方面展開講座。首先,董晨宇以具體數據和專業論文為支撐,在技術賦權與技術壓迫的二元辨析中對平臺化的情境進行詳細闡釋,從平臺、公會、觀眾三層角度對“如何理解直播行業中的美顏濾鏡”這一問題進行具體說明。接著,他通過新穎生動的案例解析,重新審視了算法作為權利裝置與民間傳說的二分理解方式,聚焦于平臺運營的田野研究,深度探討了流量、平臺運營與內容創作者的關系。最后,董晨宇對網紅的本真性進行探討,對平臺工作的關聯性分析方法進行介紹,總結提煉了關聯性分析的重要意義。報告結束后,在場同學圍繞論文選題方向、文獻資料查找等相關問題進行踴躍提問,董晨宇與同學們熱情交流,耐心研討,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對專業理論的認識理解。
本次學術論壇案例新穎、內容豐富,引導廣大學生關注前沿學術發展、培養創新探索視角,不僅拓寬了新傳學子學習專業知識的方式途徑,更為同學們日后的學術科研和實踐探究提供了寶貴經驗,為學院高質量學科發展和新聞人才培養筑牢根基。
董晨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新聞與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美國喬治美森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平臺社會、數碼民族志。在SSCI、CSSCI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做主播: 一項關系勞動的數碼民族志》獲得第十屆全國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譯有《輿論的結晶》、《劍橋美國簡史》、《交往在云端》、《臉書故事》、《平臺與文化生產》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