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作者:
發布時間:2023年04月25日 08:29
儒家文化與魯劇創研中心以“儒家文化與魯劇”為研究方向,致力于儒家文化在影視劇創作中多元化的藝術呈現及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采用宏觀理論尋繹和文本個案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深入辨析論證儒家文化與山東電影、電視劇、紀錄片、戲劇及戲曲之間的內在共生關系及其當代價值,以弘揚儒家文化之于現實之于當下的號召力和引領性,激發民氣砥礪人心,喚起民眾對現實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感,綻放“明明德”的民族精神與美學價值新光芒,為今后中國影視劇創作的長足發展提供切實鏡鑒。
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齊魯大地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魯劇從儒家文化中獲得了豐富的創作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創作和生產、形式和內容均受到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表現出有別于其他地域流派電視劇的鮮明的藝術審美特征,“魯劇”作為內地電視劇中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歷經數十年發展并屢創收視佳績。新世紀以來,魯劇以《闖關東》《大染坊》《沂蒙》《南下》《知青》《鋼鐵年代》《紅高粱》《偽裝者》《瑯琊榜》等眾多力作從國產電視劇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吸引了眾多觀眾和研究者的目光。
創研中心帶頭人李掖平教授及團隊成員馬池珠教授、李茂民教授、張新英教授、賀彩虹副教授等人長期關注山東影視劇的發展,圍繞魯劇“大視野、大格局、大能量”的突出思想藝術特征,力求從歷史沿革、創作分析、理論批評、文化傳播、產業市場等方面全面展開對魯劇的研究,一方面深入辨析魯劇崇尚氣節的愛國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厚重大氣的史詩風格、山東人的“英雄主義”氣質等內容,另一方面充分論析魯劇在思想主題、敘事策略、影像風格、文化機制、審美意義上呈現出的豐富蘊藉,同時探究“魯劇精神”與儒家文化的關系、“魯劇創作”對當下中國影視創作的鏡鑒意義,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電視》《文藝報》《百家評論》《現代視聽》等報刊發表過魯劇研究評論文章20余篇。近年來,在充分發掘儒家思想精髓、緊密結合魯劇創作實際的基礎上,積極展開齊魯資源、儒家文化與山東影視劇的相關研究,分別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地重點項目《齊魯文化與“魯劇”創作》(編號14JJD860002,已結項)、中國文聯文化工程項目“魯劇創作成就綜合研究”(該項目不設編號,已結項)、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山東民俗與魯劇創新研究》(編號J15WF25,已結項)等課題,現正在積極籌備申報植根于儒家文化厚土的山東影視劇創作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2019年11月,我院承辦了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九屆年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李掖平教授作《儒家文化與魯劇影像呈現》的主題報告,學院正式創建了“儒家文化與魯劇創研中心”,該中心立足儒家文化資源,致力于優質魯劇的創作和研究,著力于儒家文化在影視藝術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關注儒家文化的當代價值,推進儒家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和國際化傳播。在2019年12月1日的國際儒學論壇上,李掖平以《儒家思想與“魯劇”的英雄主義母題》進行大會發言。